党建引领 铸魂育人实现新跨越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制定支部学习计划159项,轮训支部书记158人,党组织书记讲党课223次、下基层宣讲115场次。以“阳光润德 红心育才”党建品牌为抓手,全面提升学校党建工作水平和工作效能,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实现全覆盖。打造省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3所,评定市级“一校一品”党建品牌示范校20所,培育创建山东省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标杆院系2个、样板支部3个,命名全市教育系统共产党员先锋岗30个和党务工作先锋51名,表扬“春风桃李三十年”党员教师20名,评选优秀思政课教师讲党课76部、党建工作典型案例122篇、党员教育优秀作品25部,开展全市教育系统党建动态、党建品牌等系列展播活动。系统推进党员集中轮训培训工作,累计培训轮训9600余人次。
五育并举 立德树人取得新成效
创新举办“家长开放日”和“家长学校”公益大讲堂活动,全市14.8万余名家长参加。建立常态化宣传机制,分领域、分系统组建市、县、校三级全环境立德树人宣讲团400余支,在全市335所中小学开展各级各类宣讲活动8400余场,参与师生、家长超过240万人次。与日照广播电视台联合录制《开学第一课》(日照版)和17个“情系考生 筑梦启航”高考考生生涯规划系列视频,观看量达30余万人次。健全促进读书活动机制,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国教育报》报道,入选2023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优秀案例。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举办并参加中小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素养竞赛暨演讲比赛,获得国家级一等奖1个,省级特等奖1个、一等奖2个。深入实施美育浸润行动,我市在全省美育评价改革研讨会、全省体育卫生艺术国防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2所学校管乐团荣获全国“示范乐团”荣誉称号。深入推进体教卫融合,2所学校成功入选首批全国健康学校。
学有优教 基础教育实现新提升
出台《日照市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实施九大行动推动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开工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7所,持续扩增公办和普惠性资源,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达到97.86%,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2.41%。化解学位缺口27673个、教师缺口1725人,全市6万余名一年级新生顺利入学。新建佑华国际学校,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实施乡村教育振兴行动,莒县、五莲县被确定为全省首批乡村教育振兴实验区,东港区后村镇、五莲县许孟镇入选第三批省级教育强镇筑基试点。深化中小学集团办学改革,全市城乡共成立65个紧密融合型、结对联盟型、复合协作型教育集团,覆盖215所学校19.5万名学生,全市强校扩优行动乡村学校覆盖率达100%。实施日照市基础教育教学质量提升项目,围绕“新高考备考专题培训”“义务教育新课标培训”“区域联盟协作教研”等内容为我市中小学教学质量提升提供智力支持。普通高中育人质量走在全省前列,全市高中教育优生优培和大面积成才战略成效显著,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作出批示肯定。日照一中、日照实验高中获评山东省首批特色高中。
赋能发展 职教改革开启新篇章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政策引导,印发《关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赋能产教城一体化发展的实施方案》,全面启动市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新模式建设。深入实施质量提升计划,取得丰硕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其中中职1项,填补历史空白;获全国技能大赛一等奖5个、二等奖11个;教学能力比赛、中职班主任能力比赛等一等奖4个,数量位居全省各地市首位。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立日照市职业教育联盟;建设7个市域产教联合体,日照先进制造市域产教联合体成功入选山东省第一批市域产教联合体;成立10个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并完善全市产教融合信息服务平台,300余家校企入驻。莒县成功入选第二批职业教育改革成效明显县,我市职业教育相关经验被省委办公厅相关刊物刊发。
深度融合 “城市+大学”结出新硕果
坚持把推进“城市+大学”共同体建设作为重点工作任务,建立市级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定期到高校讲思政课。日照市与曲阜师范大学举行校地融合发展座谈会,积极推动产教融合、协同创新、就业创业、人才招引和协同育人;与济宁医学院推进共建附属医院、司法鉴定分中心、公共卫生研究院和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山东体育学院与日照市中心医院合作共建“山东体育学院附属运动医学中心”。成立日照市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中心,立项建设11个市级高校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推动驻日照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职业化建设。加快推进日照职业技术学院新校区、山东外国语职业技术大学西校区、日照航海工程职业学院国际航运产学研基地建设。
同向发力 落实“双减”展现新作为
深入开展校内强课提质行动,提升课堂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实施“点线面”三位一体的作业改革模式,增强教师设计与实施作业的能力,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课后服务财政全保障,参与学生31.5万人,占比99.21%,家长满意率达99%以上。扎实推进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我市成功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相关工作经验入选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优秀案例,为我省唯一。依托58处新时代文明实践场所开展暑期学生托管服务,相关做法被《中国教育报》、市委办公室《今日信息》推介。推进全国校外培训机构监管与服务平台应用,组织开展现有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重新登记工作,构建起“一课一消”的监管模式,严查隐形变异开展学科类培训等违规行为。积极探索党建引领校外培训机构健康规范发展有效路径,相关经验做法4次被教育部《“双减”改革每日快报》刊发,5次被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发文推广。
守护成长 健康护航展现新亮点
实施中小学生健康护航行动,对全市15.7万名学生脊柱健康状况进行全面筛查。为全市适龄儿童免费牙齿窝沟封闭,惠及54个乡镇、295所学校、2.8万名学生。探索建构“家校社网”全环境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创新心理危机干预机制,打造“帮帮”心理热线、“帮帮心语”和“家语”等“帮帮”心理服务品牌,实施“1+N+X”心理教师培养体系,相关经验做法被中央办公厅、省委办公厅、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等相关简报刊发,获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优秀案例,在第三届中国基础教育论坛、省全环境立德树人局长论坛和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场观摩会上作典型发言。深入开展急救教育,4所学校入选第二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
激发活力 综合改革塑造新优势
健全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机制,建立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年终述职必述教育制度,推动90位市县党政领导深入学校调研、为师生上思政课。深化教育评价改革,我市整市域被确定为全省教育评价改革试验区。深化完善教育督导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督学队伍体系建设,高效服务教育高质量发展。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教育职责,我市在省对市级人民政府履行教育评价中再获“优秀”等级。深化中考招生考试制度改革,优化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改革高中录取办法,更好满足群众需求。我市中考评价改革经验入选《山东省教育评价改革蓝皮书(2023)》。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承办2023年度全省教育信息化“专家入校”指导活动,全市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实现全覆盖,城区学校智慧校园率达到61%,莒县教体局、山海天教体局被省教育厅确定为第三批省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单位。
强师兴源 教师队伍展现新形象
实施“三个一批”人才引育行动,引进优秀年轻教师1630名。实施政德师德建设行动,评选先进典型350名,1人获评省教书育人楷模。实施素质能力提升行动,举办46个市级示范培训项目,培训教师1.1万人次。年内评选了第八批市教学能手,进一步激发了教师队伍内驱力。举办4期日照教育“名家大讲堂”和22期“名家有约”教育公益讲堂。实施教育教学人才队伍建设“5115”行动,新入选齐鲁“三名”建设工程人选26人,遴选市“三名”建设工程人选135人。推进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落实落地。实施校长队伍培优行动,全年累计培养121名“80后”“90后”年轻(副)校长。教师评价改革经验被省委改革办予以刊发。教师队伍培养工作相关经验获全国首届“地方教育改革创新成果奖”一等奖,在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典型发言,“四评一树”“三评一创”师德考核机制纳入省教育评价改革项目库。
筑牢底线 学校安全构筑新屏障
强化“三防”建设,升级原有治安视频监控系统,更新一键式紧急报警设备300余套,动态调整60岁以上保安员862人,实现校园安防四个100%的目标要求。创新实施中小学安全教育“1+3+X”课程体系,开展消防验收达标创建和消防安全教育进课后延时服务活动,创新“家校社协作推动消防安全教育”经验做法被省教育厅发文推广。创建“1171”校车管理新模式,有效解决校车运营管理难点,相关案例入选教育部全国中小学安全工作有关创新举措和典型经验。教育考试安全进一步巩固,创新“一步之遥”工作法被全省推广。开展校园安全“大排查大整治”,及时排查化解校内矛盾纠纷,跟踪督办隐患问题,有效提升学校安全风险防控能力。